
职业幸福之道
主讲人:肖中
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的海量涌现和人与人之间真实互动的减少,让教育的温度和深度面临挑战。然而,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内在情感、幸福力以及对教育的热情情怀,依然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生命的对话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教师的幸福力,不仅是对教师自身成长的关怀,更是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思考。
讲师介绍
Lecturer Introduction

肖中,男,汉族;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教育部“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家库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百县千校万师计划”项目组专家,北京朝阳区教科院兼职教研员。多年担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组组长。
现兼任
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书记校长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小学校长
肖中校长动情地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从基层教师做起,一步步成长如今的副校长。他讲述着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讲述着自己对教育的坚守,言语间满是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缓缓诉说着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育人使命的执着追求。
学会“静思”......
感受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
教育对个体而言,是通过提高生存能力,让个体有尊严、幸福地生活;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让个体能够为社会、为人类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就是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就是生长的本质,
就是创造幸福的本质。


创造“心动”......
学会在日常中创造惊喜
如何在教育中体现建设性?
每一个日子都是日历上的一个数字。
在教育中,许多本平平无奇的寻常日子,若能加一番巧意构思,便会变得不寻常起来。
比如孩子们的生日,倘若我们能用心经营——举办生日会、“私人订制”礼物、亲子连线……这些日子就会成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日子。孩子们大多在乎自己的生日,在乎他们的在乎,便容易赢得他们的心。
一些寻常事件和寻常时刻,如果我们能创造性地赋予某种意义,便能使它们变得独特。
当我们内心时刻流淌着各种浪漫的创意时,教育就会处处有惊喜。


提升“气度”......
以此滋养教育的从容
我们是教师,更是我们自己。
幸福的教师才能成就幸福的教育。
要给教育留白,让成长自然发生,不必填满每一分钟,留出时间让学生发呆、争论、试错。
农民种地时,不管种什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整地——捡拾石头,铲除杂草,浅耕灭茬,起垄作畦。一道一道工序下来,只为让土地变得柔软,因为在柔软的土地上,作物才能深深扎根,才能强根固本,才有丰收的可能。
某种意义上,教育的心也是一块地,是心灵的事业,尤其需要师者拥有一颗柔软的心。当一个教师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才能更有可能懂得一些孩子的隐蔽痛点和难言之苦,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温柔地守护,从而更容易打开他们的内心,破译他们的成长密码,同时感受到个人的职业价值。


既能脚踏实地耕耘,亦能心怀明月前行。
以“动起来”的态度点燃激情,
以“蹲下来”的温柔倾听童年,
以“跳出来”的智慧锚定方向,
以“静下来”的沉淀积蓄力量,
以“慢下来”的从容享受生活,
读懂教育和生活的真谛,在“做”与“悟”,“快”与“慢”“你”与“力迈”之间共生共长。

驭AI向未来
卢学裕·能力工场
讲师介绍
Lecturer Introduction

卢学裕,武汉大学计算机研究生;
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有丰富的大数据 、人工智能 、NLP 大项目实操经验;
先后在腾讯、优酷、小米公司工作;
布本智能-CEO、能力工场-CEO
“
Gen AI可以生成什么?

Gen AI将重构
”教“
”学“
分工
学生
学习重点转移

未来者成长公式:
未来竞争力 =
(人类智能 × AI效能)^ 成长心态
AI时代,学生角色将被转移,从旧式教育中被动接受者变为新式教育的主动探索者,学会与AI协作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者
在AI技术的赋能下,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按照个性化路径自主探索知识领域。
创意实践者
通过指令的生成,学生自己可以将抽象构想快速转化为可视化方案,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协作参与者
学生需要学会与智能系统建立有效合作关系,不过度依赖,适度使用。善于让AI负责数据处理、信息检索等基础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专注于战略决策、创意构思和价值判断。
教师
角色转型

从"知识主播"到"学习体验设计师"。
通过互动,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促进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教育者必备的AI行动指南
根据学生能力定制学习方案,利用AI技术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
通过智能评估系统批改作业,教师能够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根据智能评估结果优化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根据AI算法精简作业量,设置高质量的练习题,提升学习效率。
正确引导学生使用AI,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能力:
与其禁止学生使用ai工具不如正确引导使他们使用,帮助学生建立与AI的协作关系。引导学生将AI作为思维拓展工具而非答案机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和辩思的能力,成为AI时代的主动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老师们通过讲座,深刻认识到AI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深远影响。在保留教育本质的前提下,将AI工具转化为教学智慧的延伸,利用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既提升效率又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构建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在演讲尾声的讨论环节,教师们展现出与学生同频的求知热忱如,围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提出疑问~

语文老师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有时让ai辅助我批改学生作文,但有时ai识图显示的和学生写的完全不同,这样一来非但没有减轻负担,反而让我的工作量更加繁重,这样的AI工具到底是减负还是增负?
DEEPSEEK
AI工具本质是辅助工具,其减负效果取决于技术适配度与使用策略:当前AI批改在基础语法纠错、结构分析等标准化环节能有效减轻工作量,但对文学性表达、个性化创作等主观维度的评判仍存在局限性,可能产生“人工复核”的新任务。
建议将其定位为“初筛助手”——先用AI快速捕捉表层问题(如错别字、标点误用),再针对性投入人工批改创意部分,同时通过持续给AI反馈训练模型(如标记误判案例),逐步提升工具的班级适配性,最终实现人机协作的效率最优解。

对于AI工具的使用
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