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动态>正文

从“高考逃兵”到教育破局者:一位母亲如何让普娃逆袭世界名校?

2025-04-21 08:46

一、逃离高考,自我救赎之后的觉醒


1999 年的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7 岁学习钢琴的 Melody 稳居年级第一,所有人都认定她将顺利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然而面对钢琴系仅 6 个录取名额的残酷竞争,她做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放弃高考,远赴澳洲留学。


“当时我压力大到每天失眠,一想到没考上会让父母失望,我就崩溃了。”即便考不上中央音乐学院,仅凭会考及格也能保送天津音乐学院。


Meloy在天津音乐厅演奏


但这个选择她也难以接受,因为无法面对大家提起结果时的声声惋惜,出国留学成为了她当时的救命稻草。


如今已是大学老师的她坦言,“那次出逃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应试教育不是唯一的出路。”


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时,她发现国外大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篇论文、一次课堂演讲、甚至社团活动都能影响最终成绩。“原来学习可以不靠刷题,而是培养真正的思考力。”这种认知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考试不是教育成果唯一的检验方式,学习可以不被输的恐惧笼罩。



二、亲手发掘了一条不卷的路


成为母亲后,Melody 的教育焦虑以另一种形式回归。


一开始,女儿在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就读,但公立学校的“快乐教育”就是放任平庸,孩子的学习没什么保障。但是贵族私立学校又是在复制国内的内卷焦虑,华人家长会用机器人、芭蕾、演讲等补习班填满孩子所有时间。


这两种都不是她想要的,她坦诚地说:“自己就是一个「爱面子」中国家长,想要孩子的大学读名校。作为过来人,她也不愿女儿经历内卷和非常多的考试。”


于是她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教育,既能让孩子进入名校,又不牺牲童年?”



在一次次与各个加拿大高中校长对谈后,她豁然开朗——一个全球排名仅低于芬兰的课程体系没有全球统考,且被认可程度很广。成绩 70%由日常表现,平时作业和项目构成,考试成绩占 30%,跟很多国外大学的考核方式一样。


这才是她心目中回归教育的本质——学习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激发内在生命力。于是果断将女儿转去学习这个课程。


三、当‘普娃’找到自己的星轨


Melody 的女儿用结果证明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评估女儿的水平时,马上高三雅思初考 6.5,虽然不错,但是远没达到厉害的水平,可以说就是个普娃。


但是在这个课程体系按部就班地学习后,高三刚刚开学不久就开始申请各国大学,目前拿到了这些录取:1 封伦敦大学学院的 offer,1 封包含 4 万美金奖学金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offer,多伦多大学三个校区带有奖学金的offer,1 封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offer,1 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offer,2 封香港理工和1封香港浸会大学的 offer。


更让 Melody 自豪的是,女儿从未熬夜刷题,课余时间都在画画、弹琴,发展爱好,“经历这些之后,她眼里依旧有光,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现在只剩下 offer 太多,纠结选哪个,变成了甜蜜的烦恼。



Melody 同时作为一土致知美加学部的校长,女儿不仅是她的托举对象,也是她深耕教育的证明人。凭着对教育的扎实付出,毅然决然地让拥有加拿大身份的女儿转回国内,读了三年高中 OSSD 课程,拿到了不错的结果。同时也让一土致知这个项目应届生100%获得 QS 前 30 的 offer 。


有位上海留学机构在读的艺术生,深入了解后加入 OSSD 课程的学习。现在不仅拿到了梦校伦敦艺术学院 UAL 的时尚设计 offer,还拿到了美国 3 封带奖学金的 offer,分别是:帕森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全球第 3)、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全球第 9,奖学金 68000 美元)、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25 年 Art&Object 全美榜首)。


采访结束时,Melody 笑着说:“我从不劝人逃避考试,但我想证明——世界很大,通往成功的路从来不止一条。当你不再用分数定义孩子,他们会还你无限可能。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