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动态>正文

慢思考者的加速度:手握G5、港大offer的IB淡人与基因研究的长期对话

2025-04-27 08:23

谁说大学申请上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有优势?
从童年关于遗传的追问,再到对话诺贝尔奖得主,她是怎么逐步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
UCL、港大、伦敦国王学院、 爱丁堡大学、墨尔本大学....她如何一口气拿下7份顶尖名校offer?
当世界总在嘉奖外向者的光芒,新侨G12学生Shirley Yung却在基因科学的方向铺就了独属自己的轨迹——从实验室里沉默操作,到诺奖得主面前从容提问,再到收获一个个生物科学类专业。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内向者力量”的故事。作为创校生,Shirley用4年的新侨学习之旅证明:安静生长的人,也有破土而出的磅礴力量。

故事的开端,要从Shirley童年时的一个小小困惑开始,妈妈给她解释家人之间为何拥有类似的相貌甚至行为。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遗传」和「基因」的概念。

妈妈的回答让她感到神奇之余,又不免产生很多困惑:人类的身体究竟是如何选择并传递这些特征?进入初中,当她一步步深入地学习生物这门学科,发现这个学科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多联系,于是Shirley开始想要了解更多,学习更多。
G9时,经朋友的介绍,Shirley与父母了解到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联属学校落地广州,在实地探校后选择正式转入新侨。
在G10,Shirley作为新侨学生代表,对话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阿龙教授因发现泛素(ubiquitin)调控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教授的话一直鼓励着Shirley,也让她对科学研究更加感兴趣。
△2022年,于广州新侨学校,Shirley作为学生代表与阿龙·切哈诺沃教授连线交流,与众多科学家交流
在新侨的生物课堂上,她了解到了PCR技术。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疾病诊断、法医学、遗传病检测、病原体检测等等领域。这项技术开启了Shirley对基因研究的兴趣之门。
Dr. Malik是Shirley的生物教师,是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曾任职大学副教授。在Shirley申请大学期间,他还为她专门写了推荐信。
△PCR原理
她观看器官合成和克隆等前沿技术的生物伦理讲座,关注着基因编辑的最新动态,她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这类技术的巨大潜力。
在感叹的同时,年轻的她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会给更多人带来新的希望,比如筛选潜在得病的基因,但是,灰色地带和某些不合理使用这项技术的行为同样值得警惕,也要考虑背后的伦理影响和社会影响。
这也促使Shirley后续申请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基因测序项目,整整七天,泡在了专业的实验室,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她学习并熟悉PCR实验的各种流程,包括DNA提取、PCR、凝胶电泳等基本实验技术。
“做实验真的很累!”回想起那几天的经历,她说,也是在那次的实践中,她发现自己居然可以一整天呆在实验室。
于是,她报名参与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的分子克隆项目,继续更高阶的实验锻炼,给大肠杆菌植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Shirley甚至还主动自学了《坎贝尔生物学》(Campbell Biology),这是美国生物学专业学生的必读教材,涵盖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其在生物学教材方面的经典地位,是国外诸多生物学竞赛的常用书。
“我会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章节,虽然课本的知识很难,但是越研究越有意思。”

尽管对生物化学类专业很感兴趣,未来也希望就读相关的专业,Shirley依旧还是有些迷茫。

这时,升学指导老师Mr. Gary及时伸出了援手。作为新侨学生们的“升学指南团”,Gary持续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升学规划情况。当了解到Shirley的理想留学地为英国时,他根据她的情况定制了一套“选校组合”。
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国王学院.....Shirley陆续收到来自全球名校的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理学的录取offer。
在Shirley看来,申请季的过程就像是在做一个自己不算熟悉的实验,需要不断地试错。但也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她更加了解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她花了很多花时间撰写和修改个人文书。前后陆续改了八个版本,每次修改,她都要和自己进行一场诚实的自我对话。“这个剖析的过程真的不容易,我其实一开始也很迷茫。”
她试过在港大面试遭遇“沉默时刻”。四位学生进入一个小组,由一位教授统一,面试分为两个环节,一对一和群面,前者很顺利,当到了群面......
“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本 i 人感觉还是有点插不上嘴。”回想起这场群面的表现,如果10分是满分,她说只给自己打个3分。
“内向”、“慢热”、“迟钝”——这是Shirley对自己个性给出的三个形容词。
与其说自己是沉默者,她说,她更想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倾听者”,“团队里面需要倾听者的角色,如果人人都抢着强势输出自己的观点,那么最后可能会演变成争论。”如果说,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可能性,那么Shirley就是那种会认真思考完这一百种可能性后,再谨慎地作出决定,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关系好的伙伴眼里,Shirley看起来淡淡的,但是确实小圈子里最活跃的人,她常常能够给到大家有建设性的意见。
在最熟悉她的任课老师眼里,这个安静的女孩总是很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上,有着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件事:
She is a perfectionist in my English class. If she ever gets a questions wrong (she seldom does!) she wants to find out how she made a mistake, and make sure she doesn't do it again.(她是班上的完美主义者,极少出错,但一旦有错误,一定会努力找到原因并不再犯错。)
——英语教师Mr. James
Shirley是一位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学生,她对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很清晰。
——中文教师Dr. Sophia
特别自律的一位学生,总是能够很好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化学教师 Mr. Mike
她是一个自主性很强,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学生,每次作业、每个布置给她的学习任务她都能高质量完成。有的时候她追求完美的过程近乎于“苛刻”。
——经济教师 Ms. Rica
善于倾听、专注、自律.......从Shirley身上,我们看到了属于内向者的“沉默力量”。

在面临G10选课的分叉口,Shirley最终被IB课程所吸引。

作为IBDP学生,她需要学习6大学科、3大核心任务,其中每个学科都有EE和IA,各种论文、实验、口试、笔试......to do list总是排得满满的。
“如果想要选IB,那一定要做好课业很多的心理准备,你将需要在这两年不间断地完成很多学习任务,需要比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得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
她有个习惯:每天来到课室的第一件事,在本子上记下当天需要完成的事。每完成一件事,就勾掉一个选项。
Shirley提起之前自己遭遇到的一次“实验滑铁卢”。“做实验的过程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或跟自己预期的东西差别特别大,这种情况会经常遇到。”
那是化学学科的EE和IA,实验主题是铁的氧化反应。“失败了蛮多次的,让我心里很崩溃。”
整整半个月,她不停地做同一个实验,却没办法做出教科书上的结果,她很焦虑,但是依旧坚持沉下心来。上课有老师的指导,下课就自己独立去做,经过努力,最后还是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我也试过当有的题目不太合适的时候,推倒重来。”她说还是那句话,要抱着把事情做好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
与三年前的自己相比,Shirley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更加外向了。
曾经的她遇到演讲环节总会想办法逃避,不愿意站到台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而现在的她则是更加主动地站出来表达自己。她将自己的变化归因于在新侨一次次的锻炼和实践。
她参与乐队CCA,她遇到了一群和她一样对音乐充满热情的同学们。每周乐队练习室她最期待的时刻。
作为学生理事会的一员,在地球日与团队成员们共同发起了名为“Earth Day Project”环保倡议,设计垃圾回收箱,组织环保主题纪录片观影及主题创作展览,她在书本角色日主导设计的空间体验收获了大家的好评。
她与IB班同学一起策划心理茶话会、女性主义活动......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她说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感很多很多。
“IB学习很累,但也很有趣,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怎么去放开自己。很庆幸一路上有很好的老师和同学与我一起。”
△Shirley与同学共同制作的女性主义海报
写在最后
Shirley告诉我们,她计划在本科阶段完成生物科学的学习后,继续攻读与遗传信息调控相关的研究生课程。
“我想以后可以探索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因素,并为改善治疗效果的干预措施做出贡献。”
在新侨,我们希望,无论是内向的孩子,还是外向的孩子,他们终将在足够深度探索中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
2025申请季仍在进行,我们祝福Shirley继续收获更多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