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4篇
从2025申请季的数据来看,中外合办的热度不仅未减,报考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超过往年。
上海纽约大学(简称上纽)全球申请人数已突破2.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24,000 份申请争夺 500 个名额,总录取率仅为2%,中国学生录取率 1.05%,国际学生录取率 2.04%。这一数字甚至低于纽约大学本部的 7.7% 录取率,成为全球最难考入的中美合作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简称昆杜)2025年本科招生报录比达到15.6:1,竞争同样白热化。
11,884 份申请中录取 550 人,总录取率 4.2%,其中国际学生录取率2.8%,中国学生录取率 6.4%。尽管较上海纽约大学略高,但国际生录取难度已超过杜克大学本部的 4.7%。
这一趋势显示,中外合办办学模式依然是众多优秀学子的理想选择,且对申请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由来已久,如今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这类合作办学由中国高校与外国高校或教育机构共同创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通常以学院或大学的形式存在。此类学校独立运行,拥有独立的校园、管理体系和教学资源,包括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的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等。
就读这类学校的学生通常能同时拿到中外双方学校的学位和证书,就拿上海纽约大学来说,它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学生毕业时能拿到三张证书:由美国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由上海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再比如,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毕业生能同时拿到中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
虽然提到中外合作办学时,大家可能最先会想到这一类学校,但以这种方式成立的合作机构并不多,经过 30 年的发展,到目前仅有 11 所(包括与香港院校合作成立的),具体如下:
第一梯队: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
第二梯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第三梯队: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第四梯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更多以这种形式开展,由中国高校与外国高校合作开设项目,通常以联合培养专业的形式存在,嵌套在中国高校内部,没有独立法人资格。学生大多在中国完成学业,也可能在合作的外方高校进行短期交流或学习。
不少国内的大学都有此类项目,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都有,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就是一个例子,上海交通大学其实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也是中外合办的。
此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合办项目包括: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
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