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绵花的成长路上,课堂只是学习的一个小角落!小绵花们在五彩斑斓、超级有趣的研学活动中一步步触摸知识的脉搏,在探索的旅途中感受成长的力量。
为了让不同年级的孩子在行走的课堂上都有最好的收获,小学部基于孩子的特点,将本次研学活动定义为“从家乡到世界的成长探索”,构建“扎根家乡→理解历史→连接当代”的立体学习路径,并围绕“认识脚下的土地”、“认识文明的基因”、“认识时代的声音”精选了各年级进行实践学习的点位。让我们一起看看行走的课堂上小绵花们的满满收获吧~


从家乡到世界的成长探索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1-3年级的孩子扎根家乡,走进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识稻香沃土芬芳,拓粮食生态认识;4年级的孩子叩响青铜文明之门,踏入三星堆博物馆,开启一场名为“古蜀密码与少年觉醒之旅”,探青铜文明秘境,铸文化自信之魂;5-6年级的则触及传媒的前沿,深入四川广播电视台,开启传媒探索之旅,执光影叙事之笔,谱时代传声新章。
Part.01
扎根故土育新苗
识稻香沃土扩认知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在袁隆平院士唯一授权命名的农业科普殿堂,1-3年级的孩子们体验了袁爷爷“禾下乘凉”的绮丽梦想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宏伟愿景。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孩子们赤脚走进水田,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栽种下嫩绿的秧苗,歪斜的行列间萌发着生命与土地的初遇;在选种区,他们用指尖轻触千余种稻米标本,从红米到紫米,解码粮食安全的基因图谱;在“饥饿墙”前,饥荒年代人们以树皮充饥的历史,使得“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在小绵花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通过推磨碾米的工序体验和亲手制作稻草人守护稻田,孩子们在禾下课堂中解读了“一粒米的生命史诗”;当米粉变成蓬松的棉花糖,米香与甜丝中传递着劳动转化为美食的喜悦。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这场"扎根-破土-抽穗"的研学叙事,让家乡的沃土成为最生动的生态教材。当孩子们带着满手泥土气息离开时,袁爷爷“禾下乘凉梦”的种子,已经随着稻种悄悄地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Part.02
探古蜀遗珍,铸文明基因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4年级学子迎着晨光叩开三星堆青铜之门,在古蜀文明之源的圣地,唤醒血脉中沉睡的记忆。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孩子们立于青铜神树下,触摸九枝栖阳纹路里的太阳崇拜;凝视凸目面具上0.3毫米金箔锻造的纵目图腾,破译"通天达神"的信仰密码;指尖掠过玉璋云雷纹时,感知到的,是长江与黄河文明的千年交融。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模拟考古区里,洛阳铲揭开夯土层的堆积奥秘,探方网格中浮现的迷你玉璧,让《考古中国》的纪录片场景跃然眼前。青铜工坊内,铜液注入陶范的瞬间,饕餮纹在蒸汽中苏醒——少年们复刻的青铜面具,正向我们诉说着商周时期“范铸法”的智慧余韵。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这场"器物解码——技艺传承——基因觉醒"的文明之旅,让绿锈斑驳的青铜化作文化自信的底色。当孩子们将亲手铸造的青铜人像举向天空,三千年前的古蜀之光,正穿透时光铸就新时代文明的脊梁。
Part.03
执光影之笔,筑未来科技梦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5-6年级少年踏入四川广播电视台,指尖触碰传媒脉搏。总控大厅的8K巨幕上,183个区县融媒数据如星河奔涌,万亿级算力编织全川新闻神经网络,演绎信息时代的文明图腾。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XR数字影棚内,裸眼3D将400㎡空间延展为无界剧场:指尖轻点,三星堆神树穹顶重生;挥臂召唤,剑门关云海漫卷足底。AI实时渲染将《蜀道难》诗句化作立体画卷,李白豪情与5G速率共振激荡。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30米超高清转播车宛如“移动演播堡垒”,上百路的信号通道揭开赛事直播0.03秒延时的科技密码。新闻直播间内,提词器以每秒3行速度滚动,少年在小小的播报台淬炼“零容错”匠心;杜比全景声实验室中,童声化作三维声场,电波载着思考穿透城市天际。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这场“技术-创作-传播”三位一体的探索,让8K像素成为认知世界的棱镜。当少年之声通过省级平台向外传递,他们播报的不只是新闻,更是Z世代与世界的对话语法。传媒之光映照的不仅是演播厅,更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传声脊梁。


Part.04
研学课程体系凝练
让美好生命幸福成长
研学,既非单纯的愉悦之旅,亦非一场喧闹的活动。从脚下的土地,到千年文明的深处,再到未来的宏伟蓝图:小学部精心设计的三级进阶课程,以“具身认知——文化溯源——思维重构”为核心,让每粒稻种、每件青铜器、每条数据流都化作唤醒文化自觉的钥匙。
孩子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收获,拓宽了认知的边界,实现了自我成长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成就。这正是小学部研学实践课程的目标,培养既能够感受土地的温暖,又勇于面向未来的“完整的人”。